题图:浪淘沙(高英琦作品)
前文《[手机摄影体会5] 预见与后期》,提到安塞尔∙亚当斯的名言:“底片是乐谱,后期是演奏”。
这对于兼具音乐和摄影爱好者来说,非常容易理解甚至能体味其中的奥妙。以下就从听觉的角度,说说乐谱和演奏。下图1是贝多芬第五交响曲(命运)总谱的首页(如图7-1所示),没有学过西洋乐器并研读过总谱的人当然是蝌蚪天书。
图7-1: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(命运)总谱的首页
二胡曲《二泉映月》大家耳熟能详,它是简谱的(如图7-2所示),识谱者看着就能哼出旋律。甚至在读谱的时候,能唤起听觉--阿炳历史录音是什么效果、闵惠芬演奏是什么效果、宋飞演奏是什么效果……这就是简单的视觉与听觉之间的通感。
图7-2: 二泉映月简谱
为了获得直接的听觉感受,最好能实际听听不同演奏的《二泉映月》。因为微信公众号图文每篇只能添加一个音频文件,所以还是上「网易云音乐」等搜索“二泉映月”(如图7-3所示)方便些。
图7-3: 网易云音乐搜索界面
然后分别听四种演奏。
A.《历史珍贵录音(阿炳原版)》。据说这是1950年代的录音,限于当时阿炳使用的乐器、录音设备和技术等因素,听来并不十分悦耳。
B.《二泉映月(阿炳--华彦钧纪念专辑)》。这个演奏也应该是历史录音,不过现在经过了数字化处理而音色美妙了很多(但仍然能听到黑胶唱片的沙沙声)。
C.《二泉映月(二胡协奏)--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张方鸣领奏》,这是民乐队协奏的版本,比独奏在听觉上就会感受到音色丰富。
D.《二泉映月--中国国家交响乐团-中国管弦乐纪念名盘-华之韵》,这是改编为管弦乐的版本。对于有聆听古典音乐经验者,知道因为配器更为丰富、演奏乐器齐密、录音制作等等,使一个单调的旋律变为交响的飨宴。对于有通感的聆听者,能于听中感觉到色彩的流转……
认识数码摄影的色调知识,就能对应出数字音乐与数码影像的关系。以下原片高英琦拍摄(使用华为畅想7Plus,如图7-4所示),用此模拟不同效果。
图7-4: 手机原片
A.历史录音--褪色丢失色调的老照片(如图7-5所示)。
图7-5: 老照片效果示意
B.优化的历史录音--传统胶片效果,关键色调得到突出(如图7-6所示)。
图7-6: 胶片效果
C.民乐协奏--数字黑白效果,图像色调较为丰富(如图7-7所示)。
图7-7: 数码黑白效果
D.交响乐有厚重的低音丰富绵密的中音和嘹亮的高音--数码彩色效果,颜色色调丰富、明快透彻的视觉效果(如图7-8所示)。
图7-8: 数码彩色效果
以上对比不一定贴切。
有对比才有感知,听音乐如此,摄影及后期也如此。
2018-01-07,营口鲅鱼圈思拉堡小镇
图虫主页:https://zhongwantong.tuchong.com;500px:https://500px.me/gaohanphoto
知乎专栏:「数码暗房之道」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zhongwantong(注册才能观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