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题图:佛经石2017,9.7iPad Pro拍摄Snapseed后期。
提示:本[掌控手机后期Snapseed]是15篇系列教程,前6篇侧重于基础知识、基本操作和工作流程架构。7篇之后是综合应用、特效技巧等内容,但需要前6篇为基础。所以建议好学读友逐篇阅读,一脉相承的积累工作流程和应用技术,并由简到繁、从入门到精通。
自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的一年,Snapseed又升级增加了新功能:【文字】、【美颜】、【白平衡】和【曲线】。同时也有隐含的改变,那就是主屏右上角的【保存】、【历史记录】(如图8-1红色斜箭头指示)和【多选】(如图8-1红色竖箭头指示)按钮。
▲图8-1:主屏右上角按钮示意
1.我们先看【多选】设置。指按该按钮(如图8-2红色竖箭头指示),再按【设置和详细信息】(指按信息框内可以上下滑动)。选择【保存到Snapseed相册】是一直的推荐,这样能让编辑后的文件集中存储于手机(或其它移动设备)图片库单独的文件夹内,且能保留原始图像文件。
▲图8-2:【设置和详细信息】示意
关于【调整图片大小】选项,建议选择为“不要调整大小”,避免因缩小图像而损失画质。
2.再指按【格式和画质】,可选择为“JPG100%”选项(如图8-3所示)。其中的“PNG”,是Adobe发布的无损压缩图像格式,存储为该模式图像画质和颜色都损失较少,当文件量较大(有些网络媒介部支持)。但若要对Snapseed编辑的图像进行放大输出(使用Photoshop或其它图像处理软件),则需要临时更改为存储为PNG格式。
▲图8-3:【格式和画质】选项示意
3.另外,主屏右上角【历史记录】按钮的样式增加了旋转箭头(如图8-1红色斜箭头指示)。指按该按钮进入二级菜单(如图8-4所示)。其中的【撤销】、【还原】、【重做】针对某一步操作的选择,一般用途不大。
▲图8-4:【历史记录】二级菜单示意
4.这时指按【查看修改内容】,就调出后期编辑的历史记录(如图8-5所示,这是做了多步骤的情形,若图像未经后期编辑则历史记录为空)。这个【查看修改内容】还隐含了Snapseed高级应用的【蒙板】功能,将在后文专题详细介绍。
▲图8-5:【查看修改内容】示意
Snapseed新增的【文字】功能,制作贺卡之类有用,除此在图像上添加文字无疑画蛇添足。其使用方法也相对简单,稍加尝试就应该会使用。另【美颜】工具是针对人像的,后续将在人像后期专题详细介绍。
在此提醒本系列的读友,如果你发现第一篇“安装和使用”内容与你当前Snapseed界面有出入,那么以当前新增功能为准。相信Snapseed以后还会有升级和新增功能,某些界面也许还会有所调整,但只要你系统的认识该软件并掌握以工作流程为带动的应用要领,就会自适应升级和新功能。
以下介绍【白平衡】和【曲线】工具及深度理解色调和直方图,并提供一个iPad Pro2全景模式拍摄的原始图像(如图8-6,图像大小4032 X 3024,分辨率72),好学者可下载该图像文件于手机或平板,以便统一的观察后期调控效果。
▲图8-6:佛经岩原始图像(下载链接:http://pan.baidu.com/s/1hsDwvac 密码:ujic)
【白平衡】工具
1.在Snapseed中导入“佛经岩”原始图像,第一步进入【变形】进行【垂直:-48】的校正(手机及全景模式下,图像主体均有后倾现象),使图像主体(岩壁)更趋于垂直;第二步进入【剪裁】工具,使用4:3比例进行裁剪;第三步进入【HDR景观】调整【滤镜强度+34】。完成的图像效果如图8-7所示。
▲图8-7:完成前三步操作效果示意
2.这时可进入【白平衡】工具,可先选择【自动调整】观看效果(如图8-8所示)。
▲图8-8:选择【自动调整】效果示意
2.亦可选择进入【调整】而调整 【色温】为“-20”左右(如图8-9所示)。该图像拍摄于傍晚故色温较高,图像整体偏红(尤其是白色的冰雪偏色,可参见图8-7),而进行了色温降低调整后,才接近于拍摄时人眼所见。
▲图8-9:调整【色温】效果示意
那么Snapseed【白平衡】中【色温】和【着色】有何区别?第一,【色温】调控“蓝--红”关系(这与Snapseed【调整图片】中的【暖色调】功能相仿)。滑块左移能校正偏红(色温高),同时能造成图像偏蓝;滑块右移能校正偏蓝(色温低),同时能造成图像偏红。第二,【着色】调控“绿--洋红”关系。滑块左移能辅助校正偏洋红(灯光环境的色温高),同时能造成图像偏绿;滑块右移能校正偏绿(灯光环境的色温低),同时能造成图像偏洋红。这里就详细示意,好学者当自己尝试并体会。
对于一个有经验的摄影师来说,拍摄一个图像的时候要留意观察当时的实际场景的颜色表现(甚至要眯缝眼睛去看),以便后期校正。这里说点趣事,很多人去西藏、川西等地摄影,全程带着墨镜,后期自己做后期或指点暗房师调控蓝天、绿树等等颜色,岂能不偏颇?更甚者,有大部份做后期的人,根本没有去过藏区,而自以为是的调控高原图片的各种颜色,所以越做后期就越假。
更为重要的是,胶片也好数码相机也好,白平衡及色温问题一直都不能智能的还原当时人眼所见,往往傍晚时色温高而图像整体偏红(如本例图),早晨日出前色温低而偏蓝(如一些雪景呈蓝色)。而对于摄影后期来说,后期进行全局颜色校正是重要的任务(也是工作流程中重要的项目),于数码后期的新手,一般要在RAW转换阶段使用Camera Raw或Lightroom进行相关调整,高手则在Photoshop中使用设置灰场技术进行绝对值的校正全局颜色。另外,我个人不主张在拍摄前期调整相机的白平衡及色温设置(而建议使用自动白平衡),原因之一是容易分散拍摄时的注意力并可能忘记恢复设置。原因之二(根本的原因)是只要前期使用自动白平衡,后期便可容易甚至随意调整白平衡和色温及准确校正偏色。
【曲线】工具
在Photoshop中选择调整工具,会发现这些工具是分组的(如图8-10所示),第一组是【亮度/对比度】、【色阶】、【曲线】和【曝光度】,都是进行色调调整的关键工具,可见色调调整对于数码暗房的重要性。关于色调、直方图,还请读友重看本系列的第4篇“【手机后期Snapseed-4】调整图片”,复习一下色调、色调范围、直方图、直方图缺欠论等概念,以便理解下述内容。
▲图8-10:Photoshop中调整工具示意
前文介绍了色调范围在数字系统中被划分为256个级别(0-255),其中色调范围的单位称为“色阶”,而一个完整的色调范围应该拥有256个色阶。尽管数字的色调范围可以精确到256级色阶,但人们也习惯于给色调范围分段称谓,如图8-11所示,由左至右分别称为:黑场、暗调、3/4调、中间调、1/4调、高光和白场。有了这样的分段称谓,说明色调范围时就方便许多。
▲图8-11:色调分段称谓示意
Snapseed原有【调整图片】、【色调对比度】及【画笔】中有加光减光、曝光工具,现在又新增【曲线】工具,也表现了对色调调控的重视。
1.从Snapseed主菜单进入【曲线】工具。第一次打开该工具可能还同时显示【预设】菜单,可指按【预设】按钮(或指按界面的其它区域),从而隐藏预设菜单显示完整的曲线样式(如图8-12所示)。在这个四格框架中映射着直方图,左至右的竖线分别表示色调范围的暗部、3/4调、中间调、1/4调和镜面高光(Photoshop中【曲线】工具可显示十格框架)。而高亮的对角线就是未经调整的曲线。
▲图8-12:【曲线】示意
2.现在指按【预设】按钮调出预设菜单,可选择【柔和对比】或【强烈对比】,再隐藏预设菜单就看到曲线的变化(如图8-13,为较强对比的曲线)。这时曲线呈S状,实际是提亮(上弦曲线)1/4调并压暗(下弦曲线)3/4调。
▲图8-13:较强对比预设曲线示意
3.再选择【调暗】或【调亮】预设观察 。其【调暗】实际是压暗(下弦曲线)3/4调,【调亮】是提亮【上弦曲线】3/4调(如图8-14所示)。
▲图8-14:调亮预设曲线示意
4.在【预设】的一长串菜单中,褪色及其之后的那些效果,都是制造各种各样偏色效果的特效预设,而且要进入【曲线】的【通道】菜单,分别对RGB和亮度通道进行曲线调控(如图8-15所示)。这种使用【曲线】工具各通道调整出特别效果的方法,数码后期的标准术语为“调色”,可见那些将数字后期处理统称为“调色”的,是如何以偏概全的了。
而更关键的问题是,调色在传统暗房和数码暗房都是用于黑白图像特殊处理的。而且使用【曲线】在Photoshop中也是在CS2之前版本所用的技巧,自CS3增加【黑白】的着色工具后,曲线调色方法就被淘汰了。对彩色图像进行调色无疑追求怪异效果,往往是文青所为而非数码后期正道。Snapseed【曲线】这里提供这多彩色图像的调色效果,当是给初学者惊奇感和尝鲜的吧。
▲图8-15:分别调控RGB和亮度曲线示意
【曲线】的主要用途:调控局部色调和全局反差
现在介绍【曲线】工具的主要用途之一:调控局部色调--打点法。如果你之前尝试过【曲线】功能,现在指按界面左下角的【X】取消,然后重新进入【曲线】工具,选择【预设】为“中性”;再指按【通道】并选中【RGB】(如图8-16红色箭头指示)。
▲图8-16:选中【RGB】示意
指按【通道】按钮隐藏其选项完整显示曲线框架。在对角线上依次点四次即在曲线上打四个点(打点的位置如图8-17红色数字标识)。先单点“1”点就变蓝色(可操作标识),指按住该点可进行全方向移动(反应很慢,需要慢慢尝试),将其移动到标识“1”的位置上。再依次将“2”、“3”移动到相应位置上,最后移动“4”的呈上弦曲线(如图8-17标识4所示)。
▲图8-17:【曲线】打点调控示意
上述操作(也称调控)中,点1、2、3被称为约束点,4为活动点。1和2亮点是封住3/4以下色调不变动;3是封住高光不变动(距离角落较近一个点即可封住)。那么4的曲线调整,就实施在点2--3之间的色调范围,其上弦曲线提亮了3/4调至高光的色调范围(相对应的直方图右移)--目的是提亮冰雪。这时你指按界面右上角的比较按钮,就会比较该操作前后的效果对比。完成调控后,指按界面右下角的勾选按钮退出【曲线】工具。
使用上述曲线打点的方法,可以调控(提亮或压暗)一幅图像的某一色调范围,是局部色调范围调控的重要方法,而且由于是曲线算法其调控效果色调过度平滑即色调分离损失可控(Photoshop也是如此实施,但操作快捷顺滑)。
【曲线】工具的主要用途之二:调控反差--S曲线。上述操作之后,可于Snapseed的【曲线】界面指按右下角的勾选按钮完成该操作。之后再重新进入【曲线】及选中【强烈对比】,指按界面空白区域隐藏预设菜单(如图8-18所示)。
▲图8-18:选择【强烈对比】的曲线示意
这时曲线上已经有预设的两个点,但我们可以根据图像的实际需要重新移动这两个点(甚至还可以增加一两个点),以便使图像的反差效果更区域理想(如图8-19)。调整效果满意后可指按界面右下角的勾选按钮退出【曲线】工具。
▲图8-19:多点调控曲线增加反差示意
实话说,该【曲线】目前还反应迟钝操作需要耐心尝试,不如【调整图片】的【对比度】实用。但该【曲线】工具对于深入理解色调和直方图还是有所帮助的。
使用【色调对比度】滤镜进行色调微调。
手机或数码相机拍摄的图像,一般在后期都需要进行加大反差(也称增加对比度)的调控,才能改善原始图像“灰、平”的观感。但是,若使用【曲线】的【强烈对比】或在其基础上继续打点调控,往往会出现高光、暗部细节丢失问题(俗称高光过曝、阴影黑死)。这时就需要使用【色调对比度】滤镜进行弥补操作。
在Snapseed主菜单上指按【色调对比度】滤镜按钮进入该工具,指按【调整】按钮就调出菜单。该工具的【高色调】、【中色调】、【低色调】都有预先的调控数值设置(如图8-20所示)。但这三项实际是继续增加对比度,使图像上的高色调更亮、低色调更暗、中间调趋暗,所以最好将这三项进行数值归零操作。
▲图8-20:【色调对比度】菜单示意
这时可先观察图像上的高光,若有高光过曝问题,就增加【保护高光】数值来弥补(本例图最亮的镜面高光稍有细节丢失,所以调控【保护高光】为“10”左右)。若图像暗部细节有丢失现象,就增加【保护阴影】数值(如图8-21所示)。完成调整后按界面右下角的勾选按钮退出该工具。
▲图8-21:增加【保护阴影】数值示意
色调完善的意义
色调调控于摄影后期(包括手机后期)十分重要,其中调控直方图左右溢出容易理解,是为了保护阴影、高光的细节不丢失。而对于直方图的“缺失”,则关乎图像整体品质。为了便于说明和理解,这里将例图转为黑白图像,脱离颜色之后直方图仅表示0-255色阶的色调范围。
我们先借用Photoshop中的【色调分离】工具,进行假设模拟。首先是只有2个色调的图像(色调只有1黑1白),这就类似木刻的效果了(如图8-22所示)。
▲图8-22:2个色调图像示意
当有4个色调时(1黑1白2种灰),类似版画而直方图多了2个色阶(如图8-23所示)。
▲图8-23:4个色调图像示意
当有16个色调时(1黑1白14种灰),图像层次就逐渐增多而直方图多了14个色阶(如图8-24所示)。
▲图8-24:16个色调图像示意
当有128个色调时(1黑1白126种灰),图像层次更丰富但名明眼人能看到图像上色调不连续,此时直方图呈色调分离状(如图8-25所示)。
▲图8-25:128个色调图像示意
只有256个色调时(1黑1白254种灰),图像才真正“层次丰富”起来,直方图也明显完善(如图8-26所示)。以上从2个色调到256个色调的模拟过程,就是以色阶为单位进行分层观看:2个色调其实只有一层(黑或白被定义为单独的0层--例如在白纸上染黑色)、4个色调有3层、128个色调有127层、256个色调有255层,而层叠的越多图像造型就越趋于完美。真正懂素描的人,当会更深知色阶的厉害。
▲图8-26:256个色调图像示意
我们再使用Photoshop的【曲线】工具模拟色调不完善的情况。首先是直方图两侧缺失,实际是图像同时缺少阴影和3/4调及1/4调和高光的信息(如图8-27所示)。
▲图8-27:两侧色调范围缺少示意
若直方图右侧缺失,如本例的图像就缺少1/4调和高光的信息(如图8-28所示)。
▲图8-28:右色调范围缺少示意
若直方图左侧缺失,如本例的图像就缺少3/4调和阴影的信息(如图8-29所示)。
▲图8-29:左侧色调范围缺少示意
由此,可见色调范围完善与否的意义所在。色调范围完整的图像不仅层次丰富、色调过渡平滑,同时也清晰、通透;而色调范围不完善的图像,就显得灰平、朦胧。另外从直方图也可以观察到图像反差表现,对于一个色调范围完善的图像,如上图8-26的直方图的两侧高峰,则表明该图像暗部和3/4调及1/4调和高光都有丰富的信息。而彩色图像是以色调信息为基础(即完成图像的造型)再加以彩色信息,色调范围完整的意义也更重要(如图8-30所示)。
需要特别指出的是,目前数码相机(包括)手机摄影,其前期均无法捕获色调范围完善的图像,因此需要后期重视色调的调控来提升图像品质。
▲图8-30:彩色图像及直方图示意
小结:Snapseed用于色调调整的工具目前是【调整图片】、【曲线】和【色调对比度】,这三个工具可配合使用,在手机后期工作流程的第三步“全局色调、颜色校正”实施,目标是完善色调范围并调控图像的对比度。同时,要使用【白平衡】(或【调整图片】中的【暖色调】工具)校正图像的整体偏色(即便要某种偏色的效果,也应该先校正偏色,然后去模拟)。
如果买了部手机发现屏幕偏色或不清晰,谁都立马去退换。但对于当下的摄影,为什么有些人容忍甚至刻意制造偏色或模糊?或许是对摄影的本质认识不足吧。
美国摄影大师韦斯顿早期倾心于画意的柔焦摄影,后见到当时对摄影认识深刻的施蒂格里茨并深谈两小时。韦斯顿回忆说:“他对准了我一生的焦点……照相机应该用于记录生活,反映事物本身的物性及精华,不管是抛光的钢铁或是人体”。
▲iPad Pro2全景模式拍摄,Snapseed后期并转黑白。
图虫主页:https://zhongwantong.tuchong.com;500px:https://500px.me/gaohanphoto
知乎专栏:「数码暗房之道」https://shsshuma s{}shshushu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zhongwantong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zhongwantong(注册才能观看)